本地 天下 发现自贡 文化 健康 教育 商圈
搜索

强化农业科技支撑 四川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

2020-05-25 11:14 人民网

0

分享

“国以农为本、农以粮为先”。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最基本的物质条件,粮食安全更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

作为全国十三个粮食主产区之一,四川集农业大省、产粮大省与人口大省、粮食消费大省、粮食调入大省于一体。确保粮食自求平衡,既是中央对四川的基本要求,也是四川对全国粮食安全肩负的重大责任。


江油市实产验收最高亩产729.8 kg

“粮食事关国运民生,粮食安全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压舱石’,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四川省农业科学院院党委书记吕火明说,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高档优质粮、饲料用粮、食品加工及转化用粮需求量迅速增加,自求平衡的压力越来越大,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任务越来越重。因此,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仅事关四川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更事关国家粮食安全大局。

亩产729.8公斤 四川小麦丰收在望

当前正是小麦收获季,四川亩产再创新高,最高验收田块亩产达729.8kg。

“截至5月18日,四川小麦收获已完成70%以上。各地实产验收结果和广大农户反馈信息均表明,今年小麦单产较上年提高15%以上,每亩增产30—40 kg。江油市实产验收最高亩产729.8 kg,再次刷新西南冬麦区高产纪录。”据国家小麦技术产业体系西南麦子栽培岗位专家、四川省农科院作物所副所长汤永禄研究员介绍,绵阳市梓潼县实产验收亩产也突破了700 kg大关,广汉市、苍溪县实产验收也都出现了亩产超600 kg的高产。平原地区种粮大户平均亩产普遍在450—550 kg。不仅高产,而且籽粒饱满,品相好,几乎没有病籽粒,价格较高,实现了丰产丰收。“我省小麦产业之所以能持续稳定发展,关键在于落实配套扶持政策和关键技术。强科技、强服务,为特殊年份夏粮丰收和粮食安全做出了特殊贡献。”


梓潼验收现场

近年来,四川省农科院在重大小麦新品种培育和重大新技术研发方面都取得实质性突破,品种川麦104具有抗病、抗逆、高产综合特性,成为农民心目中的“标杆品种”,免耕带旋播种技术也解决了长江流域小麦播种难题。

“在政策上,今年继续对小麦进行规模种植补贴,预计补贴面积近80万亩;技术上,四川布局高产抗逆优质品种,实现丰年增产、灾年不减产,超级品种川麦104推广面积近200万亩,贯彻绿色生产技术,实施‘一喷多防’、病虫统防统治,减少农药、化肥施用量。”汤永禄感慨地说,可谓政策好、人努力、天帮忙。

记者还了解到,去年秋播期间,四川省农科院加大了小麦重大品种和重大技术的示范布局力度,在主产麦区覆盖面提升至30%以上,为丰年增产、灾年减灾增效也奠定了科技基础。

四项建议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粮食安全战略

当前,按照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粮食发展战略,四川省需要强化粮食作物科技创新和示范转化,进一步完善粮食扶持政策,以切实保障四川粮食安全。

“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意义重大,不仅是守住粮食产能底线,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也缓解了农业生态压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提升耕地产出效益,促进农民增收。

具体到如何加快推动四川省粮食生产高质量发展,吕火明提出四点建议。首先,要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国家安全粮食安全战略,设立四川粮食作物科技创新重大专项。即围绕水稻、小麦、玉米(高粱)薯类四大粮食作物,重点开展突破性品种培育、机械化高效生产、耕地质量提升、病虫害绿色与应急防控、智慧农业和粮食安全检测六大核心技术攻关和集成示范。其次,建议建设成渝现代种业产业创新中心,打造长江上游现代种业高地。第三,四川需实施粮食科技高效转化工程,助力农民增收农业增效。第四,四川应完善粮食扶持政策,全力稳定粮食生产。

编辑:陈翠

相关新闻

  • 抓紧抓实大春生产和高标准农田建设

  • 农业农村部部长唐仁健:今年我国将建设1亿亩高标准农田

  • "大国粮仓"靠得住吗?专访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负责人

  • 稻谷飘香收割忙 精心耕作粮满仓

  •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端牢14亿中国人的饭碗

  • 习近平参加河南代表团审议

  • 战疫四川行动③复工复产加油干,四川挺你!

  • 新发展阶段四川“三农”工作怎么干?牛年第二个工作日,省委农村工作会议开得不一般

  • 全国春耕进度快于往年 夏粮丰收有基础

  • 四川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由“大”到“强” 新动能从哪里来

Copyright © 2006-2020 WWW.ZGM.CN 自贡网 All Rights Reserved. 自贡日报社 自贡市全媒体资讯中心 主办

地址:四川省自贡市汇川路自贡报业大楼6F(军分区对面) 电话:86-0813-8220769 8220773 Email:webmaster@zgm.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编号:51120190016 蜀ICP备11013724号 网监备案号:自公网监5103000063